(一)申报企业基本情况 | ||||||||
单位名称 | 珠海优华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申请单位简介 | 珠海优华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3010万,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改委、财政部第一批节能服务备案公司和广东省节能技术服务甲级资质单位。公司定位为“智慧绿建筑信息化服务商”;核心业务为大型建筑智能化设计、投资、建设和运营服务, 智慧节能控制产品/系统设计与施工,以及能源托管。公司与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公共机构能源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导则》国标参与编制单位之一;自主研发的“基于人体热源的室内智能控制节能技术”入选国家第六批《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截至2013年底,公司总资产3136万元,年营业收入 6500万元。 | |||||||
(二)案例基本情况 | ||||||||
案例名称 | 珠海节能减排大厦智慧办公项目 | |||||||
应用领域 | 1、√公共建筑;2、□数据中心;3、□ 照明系统;4、□ 工业系统; 5、□ 其他 | |||||||
案例规模 (万元) | 项目投入: | |||||||
案例简介 | 本建筑为新建项目,地上建筑面积15196.24平方米,楼高22层,300余间房间;为珠海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办公用楼。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将其列为2013年珠海市公共建筑节能示范立项项目,委托珠海优华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智慧办公智能化设计与施工服务。目前本项目已实施完成并通过验收,正常运营中。 | |||||||
案例架构 | 本技术采用热成像技术、RF射频技术、红外技术对人体移动热源(即建筑内移动用能负荷)的监测,配合环境 及气象参数采集、预置时间策略、用能管理策略与能耗数据分析模型构成的智能化室内节能控制系统。 采用“人走-灯/空调关”、“非工作时间断电”、“光照强-不开灯”、“早晨/过度季节-自然新风取代空调供冷”、“空调自动限温管理”(如室外气温在30ºC之下,空调无法人工开启,室外温度高于30ºC后,室内空调末端被限制在25ºC,人工干预无效)等节能控制逻辑和措施,减少不合理用电时间、杜绝待机能耗,以达到在满足建筑设计(使用)要求前提下节省电能的目的。 系统硬件构成:现场工作站、控制器、数字面板、红外控制器、人体侦测传感器、照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
| |||||||
使用的核心产品 | 本项目采用的核心产品“控制器”、“红外控制器”和“数字面板”为珠海优华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创新产品,已获得专利。 | |||||||
关键技术(参数) | 1)系统性指标 商用及办公建筑室内电耗节省10%以上。 2)人体监测/计数 红外技术:大型空间误差率<15%,独门小空间误差率<5%; RF射频技术:大型空间误差率<5%,独门小空间误差率<1%; 视频热成像技术:大型空间误差率<2%,独门小空间误差率<1%; 微波人体侦测技术:11米范围内,准确率100%。 3)控制器 输出控制:标配12继电器输出回路,每路最大负载>10A; 输入DI/DO:各12路; 总线接口:支持RS485 MODBUS协议及TCP/IP协议; 增加继电控制单元可以扩充到动力控制, 增加IGBT单元可以扩充到变频调速控制或可控硅调光控制); 逻辑控制能力:不低于128种组合控制逻辑。 4)红外控制器 红外遥控角度: < ±15°(视环境、距离、学习情况和遥控器灵敏度而定) 遥控正对距离:1.5-10米(视环境、角度、学习情况和遥控器灵敏度而定) 通信协议:支持TCP/IP协议及Zigbee协议; 功能要求:具备自动识别、上传、学习及组网功能;组网能力大于200点。 | |||||||
案例科学性和创新性 | 本项目所采用的技术主要创新点体现在:
| |||||||
所包含的知识产权数量 | 1、本技术相关的“基于人体热源的室内智能控制节能技术”入选第六批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 2、本技术相关的“能源精细化管理技术”已获得软件著作权和专利,“基于移动热源分布的公共建筑智慧节能系统”获得专利 3、本技术相关的主要硬件如“控制器”、“红外控制器”和“数字面板”已获得专利 3、本技术已在广东省权威节能管理机构申请技术鉴定,有关报告正在审批中。 | |||||||
获奖及相关荣誉证书情况 | 本技术相关的应用案例已获得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的立项及专项资金。 | |||||||
标准化需求 | ||||||||
案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本项目属于公共建筑范畴,本技术可以实现基本消除公共建筑的待机能耗;同时,重点实现工作时段内的室内照明、空调和其他用电设备的节能控制。对节能减排更具实质性意义。由优华公司负责设计和施工。本项目建筑面积为15196.24㎡,为新建建筑。 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智慧办公室节能系统,包括照明系统节能控制、室内办公设备节能控制和室内空调末端节能控制。主要设备:现场工作站、控制器、红外控制器、数字面板、温湿度传感器、人体侦测/计数传感器、照度传感器和联网型空调温控面板等。项目投资65.8万元,建设期2个月,项目节能量109.52tce/年,碳减排量234.68tCO2/年。年节能经济效益为26.6万元;减排原始成本为65.8万元÷234.68tCO2=2804元/吨,按10年设备折旧期摊铺的减排成本为3077元/吨÷10=280.4元/吨;投资回报期65.8万元÷26.6万元/年=2.47年。 | |||||||
案例推广前景 | 根据权威人士揭示的数据及测算结果:2010年,公共建筑能耗约为1.4217亿tce/年;折合的碳排放量为3.0465亿tCO2/年。按本项技术节能能力保守值10%计算,如果到2015年,有10%公共建筑采用本技术,则可节能142万tce/年(=1.4217亿tce/年*10%*10%)、减排304万tCO2/年。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预测:2020年左右,我国建筑能耗将占总能耗的30%~40%,超过工业能耗成为全社会第一能耗大户。2010年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接受中国经济报记者说:我国平均每年要建20亿㎡左右的新建建筑。住建部颁布的《“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城镇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3.1%。因此建筑节能的市场潜力巨大,作为针对建筑室内用能行为的智能控制节能技术,理所当然地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